- 第一日:航班西雅图-芝加哥(下午4:30抵达,5:30入住,6:30开始游玩, 11:30返回)
- 千禧公园 (皇冠喷泉,云门,露天音乐厅)
- 密歇根大街(华丽一英里)
- 水塔外围
- 约翰·汉考克大楼(360度芝加哥)
- 第二日:10:00 民宿出发
- 芝加哥艺术馆 (10:30 – 14:30)
- 谢德水族馆 (16:00 – 18: 00)
- 海军码头
- 第三日:下午18:00 航班
- 菲尔德博物馆 (11:00 – 16:30)
住宿地点: Loyola Park 附近Airbnb民宿,千禧公园北11 mile,两室一厅两天$269
交通: 147路公交车直达,或
Uber 约30美金单程
航班:️ delta 积点兑换,等值约 $550/两人(回程需转机 ,但是被升成delta comfort+)
因为各种原因,只有长周末可以利用,大家其他时间去的话,机票和住宿性价比还会更高。
第一天:
第一站,
旅程从最核心的千禧公园开始,因为航班的缘故,到达时已经开始入夜,风城的雨后初晴配上华灯初上还是相当的迷人。第一站的皇冠喷泉(crown fountain)由加泰罗尼亚艺术家约姆·普朗萨设计,总共两座方塔相对而立,五十英尺(15.2米),据称造价有1700万美元。整个墙面由可控的发光二极管拼接成,循环显示代表着芝加哥的1000个市民的笑容。两个塔之间是黑色大理石铺成的地面,入夜后倒影着墙体上的画面,更加显得美轮美奂。另外有水流从两个塔体流出(喝水效果的喷泉是随季节时间而定的),不怕被淋湿的驴友可以近距离接触一下,撑起一把伞,来个亲密合影。博主本来也靠近了去试试,可担心落汤鸡的特效会毁了整晚的计划,于是就认怂作罢了。云门可以说是芝加哥标志性建筑,由英国阿尼什·卡普尔设计。光滑的不锈钢曲面,映射着芝加哥的摩登都市。塑像底部向内凹陷形成曲面,面对着它有种特殊的哈哈镜特效。最后,配一张千禧纪念碑,是不是感觉这个城市还颇有些文艺范。
第二站,
如果时间和预算充足,华丽一英里是个逛街的不错选择。这段路位于北密歇根大道 (N. Michigan Avenue),从芝加哥河 (Chicago River)向北至橡树街 (Oak Street)的一段。论坛报大厦(Chicago Tribune)充满了哥特式风格(第一排紫红色塔顶+蓝色标志的建筑),据称,其墙体上镶嵌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建筑碎片。至今为止论坛报大厦的墙体上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130余块建筑碎片。例如中国长城、美国白宫的砖块,埃及金字塔的石块、9·11事件中倒塌的世贸中心的残骸。此外,论坛报大厦的一扇橱窗内还展示着阿波罗15号飞船从月球带回的岩石,之所以没有将其镶嵌在墙内是因为NASA不允许这么做(来自维基百科)。下排蓝色塔顶的是箭牌大厦 (Wrigley Building),曾经是箭牌公司总部的所在地。白瓦陶制成的外墙在夜间映衬着灯光,显得格外惹人。
第三站,
这条街上最老的建筑是下图左侧的水塔,美国第二古老的水塔,也是1871年芝加哥大火的少数幸存建筑之一,在1969年建成100周年之际被美国自来水协会评为美国自来水地标第一位。右侧是约翰·汉考克大楼的360度芝加哥,同样位于密歇根大道,楼高343.5米,加上天线457.2米,美国第四高的大楼(因为计算方式不同,每家的排名结果都会有所不同),总共一百层,观景台在94层,电梯直达,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密歇根湖。特殊项目名叫倾斜(tilt),可以探出30度角“拥抱”芝加哥,幻想一下自己马上化身超级英雄纵身拯救世界,颇为惊险刺激。有时间的驴友还可以去一下威利斯大厦,有skydeck项目可以在透明的玻璃上俯瞰几百米下的城市风光,美中不足是离湖边略远,天际线风光有限。行程所限博主和女友只去了汉考克。
第二天:
第一站,
主角毫无疑问是享誉世界的芝加哥艺术馆。这座艺术馆长期排名美国三大美术馆之首,馆藏量仅次于大都会艺术馆,芝加哥必去景点第一名。馆内珍藏有大量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著名画作,包括出自克劳德•莫奈、皮埃尔•雷诺阿、埃德加•德加和文森特•梵高的一系列名作。永久收藏的珍品包括格兰特•伍德的《美国哥特式》、爱德华•霍普的《夜鹰》,巴勃罗•毕加索的《老吉他手》,乔治•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日》,古斯塔夫·卡耶博特《雨天巴黎街道》。馆藏物品之多,涵盖面之广,只可以用宏大来形容。游览半天,甚至一天都是远远不够的。浏览的顺序是自印象派开始,经过毕加索为代表的现代艺术展区,最后终止于各大洲特色珍品,欣赏艺术品也是可以绕“脑”三日,余“辉”不绝的。进门时会收到一个介绍馆藏位置的小册子,但是因为作品多而且分布较广,请大家在浏览时设计一个大概的路线,对名作情有独钟的驴友不妨来个寻宝游戏,看看能否集齐“唤神龙”。当然更文艺的做法是不拍图、不合影,找到自己喜欢的作品细细品味,比如博主女友就是印象派的忠实粉,也因为看得太入迷走得太近,拿了管理人员的“友情小警告”。不多废话了,先行上传冰山一角,期待大家收获多多。
目前为止博主最喜欢的是雷诺阿的作品,女友则对莫奈的画作情有独钟,另外我们都不是太喜欢梵高,感觉他的画有些阴郁扭曲显得生命太过沉重了,看来理工科的我们与大师们的欣赏水品还是差距很大。
其他五大洲的雕塑,壁画等等也是颇多,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第二站,
目的地为谢德水族馆。美国第一座内陆水族馆,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族博物馆,但那时是1929年。而今谢德水族馆在体量上跟我大中华的海洋世界们还是差不少的。水族馆的特色蛮多,更加崇尚接触自然,比如触摸魟鱼stingray。美国的水族馆也大都是旅游、科研、科普教育于一体的。
第三站,
步行大概三十分钟来到海军码头,通常的三十分钟可谓是a piece of cake,但对于逛了一天博物馆的我们来说就是另一种感觉了。路上遇到一群平衡车观光游的旅客,也算是芝加哥的特色浏览项目,好想借/抢他们的平衡车用用。
第三天:
目的地只有一个,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创立于1906年,6公顷以上的展区,馆藏超过2100万件标本,同样属于此次旅行的“累人”景点之一。
两个特色浏览项目略感鸡肋。“地下生命”的教育意义更浓一些,讲述了地下各种昆虫和植物根系的和谐相处。“侏罗纪世界”的剧情基本仿照了电影《侏罗纪世界》的主线,但是故事饱满程度就差得很多了,带小朋友的驴友不容错过,活动的机关恐龙对于小朋友们应该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埃及法老墓挺值得去看看,有各式各样的木乃伊,墓穴陪葬品,还有讲述木乃伊的制作流程。
三天往返确实好短,还没有吃深盘披萨,还未曾听爵士,还不曾步入城南那更显混乱但留有更多旧时芝加哥味道的街道与酒吧。芝加哥有着不输任何海滨城市的沿湖都市圈,独一无二的耸立摩天楼,和融在骨子里的艺术气息。期盼下次的到访能弥补此次匆匆之行的遗憾,踏上66号公路,从终点走向起点 – 风城,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
晚安!03/24/2018 夜